楊天炯:擇一事終一生 釀得茶香飄萬家
茶友網(wǎng)首頁 個人中心
下載APP 下載APP
手機訪問 手機端二維碼

楊天炯:擇一事終一生 釀得茶香飄萬家

  楊天炯,男,80歲,高級農藝師。雅安本土的茶葉專家楊天炯,他的名氣不僅在川茶界響亮,在全國茶業(yè)界都得到業(yè)內人士敬重。自1962年畢業(yè)分到雅安市名山區(qū)(當時為縣)工作,他就與茶葉結下了不解之緣,為了名山蒙頂山茶葉、川茶品質更高、名氣更響,走向更廣闊的市場,他付出了畢生精力:早在1971年,楊天炯就獲得了中國農村科普先進工作者和四川省科協(xié)農村科普先進個人稱號,隨后由于在茶葉制作、加工工藝研究方面取得不俗的成績,他又獲得了一系列科技進步獎項。他所編著的《蒙山茶事通覽》出版,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授予的“一種茶鮮葉清洗機”實用新型專利證書,“一種黃茶制作方法”“一種茶鮮葉殺青的方法”均獲得國家發(fā)明專利證書;在蒙頂山推廣密植茶園,填補了雅安花茶生產方面的空白。

  年屆八旬的楊天炯,說到茶總是神采奕奕的。這位滿頭銀發(fā)、臉上爬滿了皺紋、要借助老花眼鏡才能看清印刷品上文字的老人,卻總讓人覺得他有用不完的精力。

  “從上個世紀60年代,我就與名山茶結下了不解之緣,40多年過去了,我的生活從沒離開過茶葉?!碧岬阶约号c茶結緣的一生,楊天炯臉上滿是自豪。

  楊天炯不是雅安人,他的故鄉(xiāng)在千里之外的金沙江畔會東縣。楊天炯說,“上學時,我也沒想到竟然和茶打了一輩子交道。” 楊天炯說:“上大學時,我想搞果樹雜交的,后來調配到茶葉專業(yè),我想茶葉也是樹,也就專專心心學了。當時教我們的是浙江的教授,解放前就是很知名的茶葉專家?!?/p>

  1962年,大學畢業(yè)后楊天炯畢業(yè)后選擇了雅安市名山縣,因為蒙頂山就在那里?!皠偟矫讲鑿S時一共20多個人,我是唯一系統(tǒng)學習過的茶藝師。蒙頂山的茶樹大多散亂分布田間地頭,老化嚴重,加上六十年代的特殊時期,很多人飯都吃不飽,哪有心思種茶。”

  此后幾年,楊天炯和工人們做了幾次春茶,真正接觸到了蒙山茶制作工藝。

  楊天炯在蒙頂山茶園選育優(yōu)秀茶種苗

  “一直到1965年,我們廠從福建引進茶種,開荒種茶。”楊天炯說,那是蒙頂山第一次梯田式大規(guī)模種茶。

  引進的茶種經(jīng)過試種,挑選出了最適合蒙頂山的品種,加上蒙頂山的本山茶品種,形成了蒙頂山現(xiàn)代茶葉產業(yè)的基礎。

  楊天炯來蒙頂山之前,鄉(xiāng)里百姓自家也做一些春茶,然而卻從未有過國家標準,楊天炯做的第二件事就是為蒙頂山茶做出國標。楊天炯介紹,打個比方說黃芽,史前記載的只有一個詩詞描繪,具體怎么做,農民只知大概。我們把做茶最好的人集中在一起,三四個一組專門做黃芽。從選茶葉開始,詳細記錄做茶過程中的每一個數(shù)據(jù),茶葉做出來了,請品茶人逐個品嘗,保留口感最好的那一組數(shù)據(jù)。如此反復幾百上千次,優(yōu)選出最好的那一組,作為黃芽國家標準?!?/p>

  至此,蒙頂山茶十多個品種,第一次有了精確的文字記錄,并入選國家茶葉標準。

  在日夜反復的做茶試驗過程中,楊天炯也成了做茶高手。

  ”我們總結出的經(jīng)驗是蒙頂山人幾千年遺傳下來的勞動結晶,不能像舊社會那樣當成家傳寶貝不外傳,我們開辦農民培訓班,讓更的人學做茶,把這個手藝傳播開?!皸钐炀颊f。

  現(xiàn)在,名山縣很多手工茶人,追根溯源都是楊天炯當年的學生。

  楊天炯的一生致力推廣茶葉現(xiàn)代化進程。

  楊天炯科班出生的背景,注定了他不甘心做一個手工茶藝大師。六七十年代,我國的茶葉加工剛剛開啟現(xiàn)代化進程,名山縣也引進了一批器械加工茶葉。那種粗加工,基本滿足了普通老百姓的茶葉需求。進入八九十年代以后,市場對好茶有了需求,這時候起,楊天炯就想怎樣用機械做出最好的蒙頂山茶。

  提升現(xiàn)代化制茶工藝

  前半生種茶、做茶、研究茶,讓蒙頂山茶趕上了現(xiàn)代化進程。2003年,在楊天炯退休后,政府在蒙頂山特批了一塊地給他,專門做茶葉研究工作。楊天炯的做法和有些把茶藝神秘化的大師不同,他一直致力于解開茶背后的秘密,讓一片茶葉的每一個化學分子都有據(jù)可查。

  楊天炯說:”茶葉之所以成為茶葉,決定因素就是所含的化學物質,每種名茶都可以做到具體量化?!?/p>

  在楊天炯的帶動下,名山有一批茶人也開始通過現(xiàn)代工藝,研發(fā)蒙頂山茶新品種,并遠銷英國、美國等西方國家。

  ”在蒙頂山做了一輩子的茶,有兩件事我很自豪,一是把做茶這門手藝從家傳秘笈變成了人人都能學的教科書;二是在蒙頂山下建了良種繁育基地,保存了本山茶,引進了優(yōu)質茶。這些茶樹,讓蒙頂山很多人家不但能吃飽,還致富了。“楊天炯說。

  楊天炯在他幾十年的工作中,勤于搜集保存整理資料,為他撰寫論文、編撰項目、編輯專著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他撰寫的論文有100多篇,其中20多篇被省市縣有關單位評為優(yōu)秀論文。

  2003年,楊天炯特邀茶界朋友編撰《蒙山茶事通覽》,由四川出版集團、四川美術出版社出版發(fā)行。該書記述了蒙山茶悠久而豐富的文化,有史事的記載,有俚語的佳話,有詩詞的頌揚,有丹青的描繪,更有生產技術的論述。該著作的出版發(fā)行受到廣大讀者的青睞,已被雅安市圖書館、西南農業(yè)大學圖書館、四川農業(yè)大學圖書館、名山區(qū)檔案館、名山區(qū)方志辦、名山區(qū)世界茶文化博物館、名山區(qū)圖書館等單位珍藏。

  2017年,得知權威部門和專家們有意在安徽和四川設立兩個國家級茶樹花研究開發(fā)基地的消息后,楊天炯不顧年老體邁,應邀到北京參加了農業(yè)部組織的論證會。直到現(xiàn)在,楊天炯還在為茶樹花四川基地落戶名山、籌建茶樹花精粉加工企業(yè)而奔忙著。

  好人寄語:在蒙頂山做了一輩子的茶,有兩件事我很自豪,一是把做茶這門手藝從家傳秘笈變成了人人都能學的教科書;二是在蒙頂山下建了良種繁育基地,保存了本山茶,引進了優(yōu)質茶。這些茶樹,讓蒙頂山很多人家不但能吃飽,還致富了。

  道德點評: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從選育良種到改良現(xiàn)代茶園生產模式,支撐楊天炯的始終是最初立下的志向。抱定理想、堅持信念,當專注腳下的路時,沿途的一切皆是風景。茶成就了楊天炯堅守一生的事業(yè),他播種了一顆理想的種子,并用一甲子的時光栽種培育。這顆志在現(xiàn)代茶葉產業(yè)的理想種子已經(jīng)茁壯成長,惠及千千萬萬茶農,讓茶香飄遍萬家。

來源:雅安日報